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论证中国特殊教育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的论点有哪些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日本留学教育专业哪所学校好
日本
教育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本文,金吉列留学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的是日本教育专业14所顶尖牛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1.东京外国语大学大学院
大学院総合国际学研究科、言语応用専攻日本语教育学専修コース
东京外国语大学的简称为“东京外大”“TUFS”。东京外国语大学设有外国语学部和大学院地域文化研究科(博士前期课程:语言文化专攻、语言应用专攻、地域国际专攻、国际协力专攻、博士后期课程:地域文化专攻)。其
日语教育学专修开设的教育课程有:日语教育基础研究、日语教育实习研究、以文化理解教育研究、比较文化论研究、日本语教育学实地研究、日语
语言学、日语教育学研究、外语教育研究、对照语言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一般语言学研究、音
声学研究、语言情报学研究、日语表现演习、学术表现演习、专门特殊研究。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2.一桥大学大学院
言语社会研究科、日本语教育学位取得プログラム
一桥大学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是一所纯社会科学类综合大学。前身是官立东京商业学校,三大商校之一。学校建校130多年,辈出日本各界尤其是工商金融界的精英人物,为日本培养了大批人才,日本财经界多数领袖毕业于该校,在日本享有“财界领袖的摇篮”的美誉。其日本语教育学位取得项目以培养活跃在国际舞台的日语教师和日语教育从事者为目标,开设了一系列日语教师培养专业课程:日本语教育讲义、日本语教育实习、日本语教育演习等。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3.早稲田大学大学院
日本语教育研究科
早稻田大学,是本部设在日本东京都新宿区的私立大学。与庆应大学并称“日本私立双雄”。其前身是1882年大隈重信设立的东京专门学校。1901年改称早稻田大学,当时同时设置了专科部和大学部。1949年的学制改革,该校随之成为新制大学。早稻田大学是日本乃至世界的极负盛名最为顶尖的高等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日语教育研究科认识到当今日语教育的多养活、提出根据不同的学习条件设定多种有效的课程的理念。以培养实践型日语教育人才为目标,开设日语教育学演习、日语教育实践研究、日语教育学理论研究三大类目的课程。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4.庆応义塾大学大学院
文学研究科国文学専攻日本语教育学分野
庆应义塾大学在1958年回应外国学生的呼声开设日语教育学课程、对考虑从大学院期间开始从事日语教育研究或者已经有一定的现场教育经验的入学志愿者广开门窗。并且欢迎已经在其他领域取得修士学位的入学志愿者。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5.お茶の水女子大学大学院
人间文化创成科学研究科、比较社会文
化学専攻、日本语教育コース
御茶水女子大学位于东京都文京区大冢的国立女子大学。前身的学校位于御茶水(本乡区汤岛三丁目),关东大地震后,迁至现在所在地。御茶水女子大学日语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理解有多种言语、文化背景的学习者的教育人才,培养致力于提高学习者交流能力、从事专门的、实践性的国际性人才。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6.北海道大学大学院
国际広报メディア?観光学院、国际広报メディア専攻、言语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论コース
北海道大学的前身为1876年为开发北海道而设立的札幌
农学校,是日本首座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也是历史上七所日本帝国大学之一,简称为北大。其主校区设在北海道首府札幌市,坐落于市中心,以面积广阔和景色优美而著称,分校区设在函馆市。北海道大学坚持自由的学术氛围,理、工、农、医,及
社会学科具有全日本一流的研究水平,科研综合实力稳居日本前6,世界100至150位(据上海交大学术排名和泰晤士报排名)。日语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是教授第二语言习得的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为言语学、应用言语学和第二语言教育领域做贡献的人才。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7.九州大学大学院
比较社会文化学府、日本社会文化専攻、日本语教育讲座
在日本的几项权威调查中,九州大学都拥有良好的评价,其中理工科系尤其出色。九州大学一直致力于更高的学术目标,不仅自身的学术研究不断精进,而且更与外部配合,积极的进行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目前,九州大学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所学校与机构签订了学术交流协议。同时,也积极的推动人员的交流,设立了多项交换学生计划。为了方便留学生学习,九州大学还设立了英文授课的制度。至2006年止,在98个科目实现了以英文授课。以多文化共生为目标、致力于培养联系日本与国际社会的人才,广泛接收留学生和社会人,并且采取指导教员团制度,实现了多教授合同指导。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8.広岛大学大学院
教育学研究科、言语文化教育学専攻、日本语教育学専修
广岛大学,位于广岛县广岛市,成立于1949年,简称”广大“,目前拥有东广岛、霞、东千田3个校区,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综合性大学,并赢得全世界瞩目的最尖端研究。广岛大学是一所日本一流的国立大学,在亚洲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2013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广岛大学位列第47位,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07位。广岛大学在日语教育学界地位不可撼动,研究科不仅教授日本语言学和日本文化学,另外还有教授
心理学和语言学多种学科的教员,开展多种独特的综合课程。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9.大阪大学大学院
文学研究科、文化表现论専攻、日本语学(日本语学讲座)
大阪大学,在日本通常被称呼为阪大(はんだい,Handai)。大阪大学为日本7所著名帝国大学之一,直属文部省领导。
大阪大学已经走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日本的几个重点国立大学中算是“年轻的”,但由于它位于日本经济中心和国际开放门户的大阪,有着优越的向世界发展的条件;经济基础雄厚,信息灵通,交通方便,因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大阪大学开设言语文化专业、言语社会专业、日本语日本文化专业。言语文化专业开设综合的多域的教育与研究活动、言语社会专业则致力于研究世界各地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日本语日本文化专业把日语作为广域语言进行多种研究。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10.立命馆大学大学院
言语教育情报研究科、言语教育学コース、日本语教育学プログラム
立命馆大学创立于1900年,是位于日本京都市中京区的著名私立大学。立命馆大学为西日本地区“关关同立”(关西大学、关西学院大学、同志社大学、立命馆大学)四大私学之一,是日本国内首屈一指的私立学府之一。相较同志社大学,学生多为中产阶级,左派思想在过去历史中显得十分强烈。近十年年来,私立大学中如同志社大学、立命馆大学等在国家考试中及格人数大幅攀升,社会评价亦扶摇直上,同立二校有挤入日本私立前四校之中的态势。立命馆大学又以
法学、理工、文学、经营等四系最为有名,其入学偏差值(难度)在关西的私学中,仅同志社大学能与之抗衡,每年的「同立战」(如关东早庆战)为京都有名的庆典之一。日语教育学讲座欢迎有日语教师经验的人,以及从未接触过日语教育学的大学院生,针对不同学生类型开设多种教育课程。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11.名古屋大学大学院
国际言语文化研究科、日本言语文化専攻
名古屋大学是一所总区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日本国立大学。1939年以名古屋帝国大学之名设立为大学,为二战前日本国内7所帝国大学之一。目前是包含9个学部与13个研究科的综合大学。简称名大,为日本首屈一指的国立大学之一,很多研究领域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名古屋大学日语教育讲座的指导领域有:日语教授法、日语第二言语习得、中间言语语用论、谈话分析、现代日语的意思和语法研究、误用分析、多语言对照、语法教育等。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12.筑波大学大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国际日本研究専攻、日本研究基盤领域
筑波大学是在1970年代大学竞争引起的大学改革过程中,为了作为新型大学的试验校,于1973年10月废止东京教育大学,将其资产全部继承,在现在的筑波市创立了新型的大学,即筑波大学。新制东京教育大学的前身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文理科大学、东京农业教育专门学校、东京体育专门学校等。现任校长为永田恭介。与那些历史悠久,靠丰硕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不计其数名士要人而扬名世界的老牌大学相比,它的出名是由于它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站在日本大学改革的前沿,成为全国第一所新型国际化国立大学。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13.
东北大学大学院
文学研究科、言语科学専攻、日本语教育学
日本东北大学简称东北大。位于日本东北地方最大都市─仙台市的国立大学。东北大学创立于1907年(明治40年),是日本继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之后设立的第三所帝国大学。成立之初称作东北帝国大学,二战后为了消除帝国主义而改为现名。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国学大师鲁迅、数学家苏步青等均出自此校。东北大学为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国立大学。在目前研究成果卓著,学者不断涌现,指导社会进步等方面已得到社会首肯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奋进,不仅要成为日本学术文化中心,而且要取得更多的世界性的成绩。
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14.神戸大学大学院
国际文化学研究科、グローバル文化専攻、言语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コース
神户大学创立于1902年,位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是一所著名的国立大学,日本三大商科大学(旧商大)之一(另外两所为一桥大学,大阪市立大学)。神户大学以其悠久的历史,一流的教学质量,被公认为日本顶尖的老牌名校,其优异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神户大学在201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304位,亚洲第41位。神户大学的言语交流研究科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的应用型、有国际性的人才。
关于日本教育专业顶尖牛校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申请者能够有所帮助。如果有疑问或者感兴趣的话,可以拨打免费电话咨询金吉列留学专家。
清风网
论证中国特殊教育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的论点有哪些
把特殊教育作为八大教育发展任务之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我国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提供了良好发展的机遇。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质量是《纲要》的创新和亮点之处。近年来,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的教育政策,残疾人受教育状况越来越成为衡量教育公平实现程度的重要方面和内容,不仅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数量显着增加,残疾学生
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国际社会对处境不利儿童(包括残疾儿童)的教育日益关注和重视,如下理念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价值: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是所有人的基本人权;让所有的人包括残疾儿童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隔离就是不平等(全纳教育)残疾儿童教育“零拒绝”即“不能拒绝”(所有残疾儿童都应该接受免费的、适宜的义务教育)[1。以上理念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尽管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无论是与国外特殊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相比,特殊教育的发展都还明显滞后。当前,我国特殊教育面临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尤为薄弱;投入不足,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理念、内容和方法不适应时代要求等问题和挑战。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日益提升的中国国际地位、国际特殊教育新理念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和国内残疾儿童日益多样化的特殊教育需求,中国特殊教育要想真正的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完成六大变革或转变。
1.由特殊教育政策、条例向特殊教育法规、法律方面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特殊教育法制建设工作迅速发展,与特殊教育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等相继颁布。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和政府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确立了国家和政府对残疾人教育的政府责任。为保障宪法规定的实施,国家又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制订,2008年4月修订)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专项法律法规,再次宣布了“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毫无疑问,我国现行的特殊教育政策法规在推动特殊教育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我国经济发展和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相比,与特殊教育的发展要求相比,与残疾人的教育需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巨大改善与提高的空间。表现在:
(1)现有法律条款缺乏强制性的条款。现有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对违法主体的制裁缺乏法律依据,对被侵权者缺乏相关的救济措施和手段[3]。由于法律条文规定不具体,造成相关部门互相推倭责任,执法部门难以操作。
(2)特殊教育立法尚不完善。现有的法规级别不高,权威性不强,缺乏核心的《特殊教育法》。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的国家与地区都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特殊教育法。如比利时的《特殊教育法》,美国的《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案》、韩国的《特殊教育促进法》,我国的台湾地区也于1984年颁布了《特殊教育法》。
(3)现有法律条款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已有的特殊教育法律条款原则性表述多,宣誓性的语言过多,部分条款用词空泛,可操作性不强[2]。如2008年4月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第24条规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捐资助学”。这样的条款很难起到大的作用。
如果不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中国特殊教育很难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首先需要不断完善和修订现有法律法规中不适宜的条款,去掉空泛的宣誓性的用词,增加强迫性条款,制订《残疾人保障法》的司法解释细则,以便减少相关部门互相推倭责任,增强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能力。其次,逐步完成我国《特殊教育法》的立法工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的国家与地区《特殊教育法》的经验,以便解决现有的专项特殊教育法规级别不高,权威性不强,缺乏核心大法的困境。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特殊教育真正走到依法治教的轨道上。
2.由三类残疾儿童教育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转变
我国特殊教育主要包括两种教育形式,一种是特殊学校教育,另一种是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就特殊学校类别而言,目前主要有盲、聋、弱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盲、聋、弱智儿童中那些生活能够自理、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就普通学校而言,目前也仅能招收部分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入学,其中以轻度为主。换句话说,尽管所有残疾儿童都有权利接受义务教育,但并不一定都有机会。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国家目前仅能为一部分残疾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过去的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的教育,我们国家也仅为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设立了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可以去特殊学校上学,一些轻度的残疾儿童可以去普通学校去学习,其他类别的残疾儿童,像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肢体残疾儿童、多重残疾儿童等怎么办?该去什么样的学校儿童不是普通儿童没有能力接受普通学校的教育学校没有额外的经费和师资力量教育他们;即使校长禁不住家长的哀求,出于同情和怜悯接收了这样的孩子入学,由于得不到特殊教育资源的支持,也只能是把所有责任和负担转给班主任教师,可想而知,班主任教师和残疾孩子会面临怎样的困境,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尽管近几年有关特殊教育政策法规也指出,要为这些残疾儿童提供义务教育,但责任不明确,大多停留在文件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和特殊教育先进的国家,都早已将残疾儿童的概念扩展成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为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特殊需要儿童不仅包括视觉、听觉、智力、肢体等类别的缺陷儿童,也包括超常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美国法定的特殊需要儿童有14种残疾类别,邻国日本法定的残疾类别有9种,韩国也有8类,我国台湾地区也规定12种法定的身心障碍类别JLM。因此,我国的特殊教育需要将残疾儿童的概念扩展,制订政策要求特殊教育学校招收其他类别的残疾儿童,包括多重残疾儿童,解决一些特殊需要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学习困难儿童、多重残疾儿童等)无法接受义务教育的困境。如果在教育部建立特殊教育司,各省能设立专门特殊教育管理机构,则会更加有利于特殊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3.由特殊学校教育形式逐渐向
融合教育形式的转变
(1)我国传统的特殊教育形式是将被鉴定为盲、聋、弱智的三类残疾学生安置在专门为他们设立的特殊学校内。为了解决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的问题,我国开始尝试在普通学校安置残疾儿童接受教育,也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近十几年来,我国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人数不断增加,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在校生数占在校残疾学生总数的比例一直都稳定在60%以上,2001年还达到了?.86%[4]。可以说,从“九五”以来,残疾儿童在校学生中,近六成以上残疾儿童少年是在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我们国家并未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放在与特殊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给予关注,表现在:随班就读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在我国已有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或政策中都只强调了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都强调了要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工作,但对于接受残疾儿童入学的普通学校经费如何拨付、残疾儿童如何管理、随班就读教师如何培训等却少有涉及。即便是1994年教育部颁布有关随班就读的专项行政法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提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增加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经费投入”,但仅凭教育部颁布的一纸规定能对各级人民政府有多大约束力是可想而知的。
(2)随班就读的管理不到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管理与特殊学校的管理完全不一样,特殊学校一个省也就十几所,多的近百所,残疾儿童相对集中,比较容易管理,而随班就读的学校比较多,但每所学校也就几个或十几个残疾儿童,比较分散,管理起来会比较困难。目前在国家教育部的层面上仅在基础教育司设立了特殊教育处负责基础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管理职能,上下对应,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中也只是在基础教育处(科)中有一人兼管特殊教育,县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基本就很少有专职特教干部了,在这种特殊教育管理体制下,根本就没有能力和精力管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尽管有些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教学研究部门设有1名专职或兼职特教教研员,但也杯水车薪,因此,很多地方的随班就读工作平时几乎很少有人问津。况且,按
行政管理的范畴,特殊教育处只负责三类特殊学校(盲、聋、弱智)的教育行政管理,基教司的义务教育处则负责普通学校义务教育的行政管理。如果普通学校拒绝接受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肢体残疾儿童等残疾儿童入学,特殊教育处也难以管理。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
(4)随班就读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培养滞后。从对随班就读现状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来看,随班就读师资质量令人忧虑。教育部特教处2007年组织专家组对随班就读师资状况的调研结果表明,只有37.80%的随班就读的师资经过特殊教育培训,而有62.20%随班就读教师没有经过培训[7。即使经过培训,能够由特殊教育机构集中培训、或学校送出接受培训占的比例也很小,大多是学校自己组织座谈、研讨等,培训质量可想而知。如此现状说明,随班就读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培养滞后已严重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
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仍然是国家特殊教育发展的主体,是我国解决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必然之路,但如何真正做到占在校残疾学生总数比例60%以上的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迫切需要国家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法规。因此,建议:借鉴我国某些地区随班就读的经验,根据残疾类别,分别制订不同类型残疾儿童少年“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国家标准;实施在普通师范院校加开一年特殊教育课程以弥补和改善随班就读教师不懂特殊教育的困境;政府从
财政上给予经费:国外特殊教育发展,实施残疾学生教育5随班就读学校最基本的发展需要。
4.由过份重视特殊教育硬件投入向满足残疾儿童需求的转变
我国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即方投入总和)从1998年的8.52亿元增〕30.14亿元,净增近24亿元;预算内特殊总量也由1998年的5.96亿元增加到:亿元,净增19多亿元[8]。不能说我们国不重视特殊教育的投入,问题是投入的^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士都在加紧翻新扩建、征地新建,大兴土7区的特殊教育学校打造成校舍、硬件设^至是全世界第一,似乎只需要把特殊学世界一流,那么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就变J至于校舍建设是否适合盲生或其他残S学校是否有足够的残疾儿童在校学习(愿意招生,居然每两年就招一届六、七个买的现代设备是否能够有效使用(有些少使用或从来不用,作为窗口设备供来1都被放置在次要的地位了。一方面,特现代奢华,并配备有特殊教育领域一流的设备,但另一方面似乎学校的办公经费非常短缺,甚至购买一些为残疾儿童课堂教学的简单教具都没有经费支持,更不用说派遣特教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了。
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建立特殊学校学校对促进特殊教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一定数量和条件良好的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的残疾儿童教育根本就无从说起,但问题是是否城市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都需要扩建或新建,需要建成什么规格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们特殊学校的盲生,仍然使用着早被发达国家盲生淘汰的盲板、盲笔,扎写着每天的作业,为什么不能从建豪华大楼的经费中节省一部分,为盲生提供又省力、速度更快的盲文打字机或盲人计算机等学习用具,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呢?
如果不改变一谈到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就是要投入多少多少钱用于建大楼或购买设备,似乎特殊教育只有大楼和设备这些硬件,那么特殊教育的质量就永远不可能得到提高,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不可能得到满足。对于城市和发达地区,特殊学校建设已基本完成,应该逐渐完成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转变。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残疾儿童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让每个残疾儿童都学有所得。
5.由城市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转变
中国的特殊教育是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格局,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尽管特殊教育学校从1988年446所[9]增加到2008年的1640所[10],但他们殊教育学校分布来看,以2007年为例,各地分布非常不均,东、中、西部地区差异非常大。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四省都各有上百所特殊教育学校,而西部地区省份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偏少,尤其是青海、新疆、宁夏和西藏各省(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都不及10所。一方面是,发达城市的特殊学校的校舍越来越豪华,设备越来越先进,另一方面是,有些几十万人口的地区,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都没有。即使残疾儿童可以去普通学大多集中在城繊达地区(见一。从目前中国特校随班就读'但整个地区都没有几个懂特殊教育的特殊教师存在,很难想像,该地区的残疾儿童教育还能够健康良好的发展。国家制订的《“^^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008年一2010年)指出[11],2006年除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和西藏外,全国现有326个地级市(州、盟),尚有74个未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其中中西部65个,占未建特殊教育学校地级市总数的88%。全国现有县(市、旗)934个(不含市辖区)人口在30万以上的1246个,尚有493个未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其中中西部405个,占30万人口以上未建特殊教育学校县总数的82%。由此看出,中西部地区特殊学校建设仍然是未来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变,可以极大的促进中西部地区残疾儿童的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
6.由专门的特殊高校师资培养向普通大学开设特教专业培养方式的转变
据教育部2007年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培训的统计数据显示112,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只有18976位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仅占54%,换句话说,目前在特殊学校工作的教师中的人有46%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够培养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学院数量太少。我国有为数不多的师范大学设立了特殊教育学院系/部,能够为盲、聋、弱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培养教师,但很难满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需求。解决的出路如果只停留在国家多建几所特殊教育高等学院的基础上,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问题,特别是目前国家将要扶持中西部在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或残疾儿童少年相对较多,尚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独立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将需要更多的特教教师。
按照国家“十一五”期间要在中西部重点建设190所左右独立设置的综合性或单一性特殊教育学校来算,即且不考虑现有特教学校与现有特教教师退休等情况,中西部未来要建设特教学校至少需要上万名特教教师,仅建几所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难以解决。因此,可以借鉴美国解决特殊教育师资的思路,扶持普通学院或大学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并鼓励普通大学毕业后加修一定的学分后就可以获得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以便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建议结合我国国情,有计划地在东、中、西部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使更多的师范院校在校生了解特殊教育理念,掌握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知识。部分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试点加开特殊教育专业选修课程。除次之外,可以研究论证我国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证书+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资格制度,以便鼓励有意愿从事残疾儿童教育事业的教师能够成为特殊教育教师。
中国最早提出创办特殊教育学校的人是谁?
清风网(https://www.mfqdd.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国最早提出创办特殊教育学校的人是谁?的相关内容。
中国最早提出创办
特殊教育学校
的人是刘先骥。
中国近代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盲校:1915年元月,湖北
武昌
汉口训盲学校的盲人刘先骥在长沙创办了“湖南导盲学校”,这是
中国近代史
上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规模较大的特殊学校。
历史解析
开办当年就招收了盲童25人,并呈报
国民政府
教育厅注册备案。后来该校增设师范部,学制为四年。后又增设编织科,进行工艺职业技术教育。
据1948年出版的《全国盲童院校概况一览》记载,该校小学部历年毕业生总数已达104人,师范生24人,是当时中国特殊教育界初具规模和很有影响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以上就是清风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清风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清风网:
www.mfqdd.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