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苏州科技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怎么样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还可以,专业实力不强,老师年轻的博士比较多,比较有活力,但学生创新能力挺强,获得不少奖。
2008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
获奖名单
应用开发组
奖项 参赛项目名称 作者 指导老师 学校院系
一等奖
武汉大学导航信息平台 邓雯婷、余万里、郭善昕 唐雪华
武汉大学遥感
信息工程学院
二等奖 基于GDAL/OGR的ARCGIS中间件研究与实现 张宝才、段滢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二等奖 基于ArcEngine的Geogame——Glory In Sword设计与实现
韦伟、刘柄宏、叶飞、吴蕾 黄解军,詹云军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二等奖 金矿资源管理与预测评价系统
綦春峰、李乃林、姜言辉、陈炳璇 牟乃夏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三等奖 多普勒气象雷达数据GIS处理分析系统
江复兴、赵子谅 吴丽娜、施益强
集美大学理学院
三等奖 科学庐山三维
导游系统
陈超伦、黄良霞、王宇、李有有 张宏
南京师范大学/05级/地理信息系统
三等奖 基于移动GIS的南京市城市应急系统
王飞、王刚、许方军、姜峰、 张海涛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等奖 遥感卫星数据管理查询系统 V2008
张亚、杨德红、黄澜心、 孙德亮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等奖 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薛晓龙、吴世伟、洪敏、 陈永刚,王懿祥
浙江
林学院环境科技学院
三等奖
环境污染模拟污染系统
吴荣安、许庆领、姚晓静、张静、 艾波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鼓励奖 基于GIS的矿山瓦斯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孙海交、袁岳琪、杨威、班亚、 黄解军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鼓励奖 E路指南
蒋函夏、雷光斌、段练 辜寄蓉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鼓励奖 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支持系统
刘强、杨灿坤、张嘉、赵惠敏、 孙永华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鼓励奖 百年杨浦地理信息系统
董思文、苏晓丹 许惠平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鼓励奖 基于WebGIS的武隆旅游公众服务系统
李勇、李冠颖、陈翔、龙廷芳、 孙德亮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鼓励奖 基于ArcGIS api for flex的mashup应用研究
张宝才、段滢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7
等级 软件名称 获奖人 单位
一等奖 中国东部
地球化学科学数据库 马维峰王晓蕊
中国地质大学
校园保安工作决策支持分析建模
卢文虎 赵 昕孙长奎 尹明明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级
基于ArcEngine三维爆破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
程 杰许伟平赵 旭 张 瀚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
环境工程学院
城市机动车辆尾气污染分析系统 张石磊 申智超 杨 康
南京大学地理与
海洋科学学院
VREarth三维电子沙盘 肖如林
颜 勋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壤侵蚀及影响评价空间模型库 瞿 瑛
陈 伟
王祎婷
北京师范大学
道路扩宽模型 马衍鹏
孙 勇
佟业真 山东科技大学
一等奖
交通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基于路障的城市出行线路设计)
作者:王永刚、贾庆雷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二等奖
三维日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
作者:黄桦、於家、范力铭、汪旻琦
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
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复杂道路环境下路标合理区位选择
作者:朱俊伟、施秀蓉、林清艳、钟添荣、蔡扬
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武汉市东湖水污染信息查询分析系统
作者:邹维、龚玺、周妙林
单位: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三等奖 基于城市GIS的武汉市“两江三岸”历史演变模拟系统
作者:王艳军、李晶、程洋
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03级一班
基于GIS的物资物流配送系统
作者:付东杰、许剑辉、王勇、吴艳艳、黎赟杰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区域规划与管理系(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
城乡规划管理)
基于GeoDatabase的时空主动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半智能空间数据库的构建--解决桥梁、隧道覆盖问题)
作者:林巧莺、韩学锋、许菁、阙丹丹、郑值、汤奕龙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4级GIS硕士研究生
哈尔滨公交线路查询系统
作者:李在海、王文宝、 周立梅、 安娜
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Search Tongji 100(同济百年查询系统)
作者:薛佳丽、刘曦、邵明旭、任义
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学院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005年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开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庐山旅游信息系统”在第二届竞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苏州科技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怎么样
我是08的~
一个院的
他们这个专业学风超级好的
我们院也是苏科本二中最好
恩~总之就是不错啦
好好加油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四年)
专业性质:理科 教学部门:城市与环境学系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数字
摄影测量、数字城市工程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信息采集、储存、管理、分析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
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就业前景最好的朝阳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经典学科 悠久历史
地理信息系统脱胎于经典的地理学专业,如今已是一个集空间卫星遥测、遥感、空位技术,地面
自动化测量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信息处理技术与地球科学完美结合于一体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体系。
地理信息系统一直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基础性的手段和技术方法体系。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将当地的地形做成类似今天的河盘的模型,用来指导他们的狩猎,农业社会洪水泛滥后土地的再划分形成了地理信息系统雏形,工业社会则更把土地和不动产的精准管理交给了地理信息系统;现代管理信息社会中,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渗透到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国防事业,任命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专业。
北京林业大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校就开设立测量学的课程,并紧随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相继开设了航空摄影测量,遥感,GIS GPS 等课程,招收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和访问学者,2002年设置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2003年获准招收了地图学与地理系统硕士生,2004年获准林业装备工程博士点授予权,可在三个一级学科中培养博士后流动人员。
全新的课程 精良的装备
本专业关注国内外GIS 学术和技术前沿,开设基础性,前沿性,能力性培养课程,把学生的就业与发展看成是最大的事情,除开设一般数、理、外、地学课程外、测重在测量学、GPS、GIS、遥感等方面打好专业基础,通过北京市、教育部、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实验室的先进设备,指导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数据的采集的能力、图形图像的数据处理能力、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的能力。另外长期坚持用中科院遥感所、地理所、林科院资信所、测科院GIS所、RS所、GPS所联合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成熟的师资 丰硕的成果
尽管地理信息系统在北林是全新的专业(任何高校招生不超过七届),但北林大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一直处于带头地位。师资队伍平均年龄40岁,80%具有博士后经历和博士学位,100%为教授或副教授。近年来坚持国家863计划,中国生态环境重大计划,国家生态科学基金,968等项目十余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七项。
多源的就业 美好的前景
2004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纳米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生物技术将是新世纪最有统治力的技术,因此,选择地理信息技术就是选择时修,就是选择IT。毕业生除大半考取研究生外,其余可以在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解放军、武警、公安、石油、矿业、地质、防火、信息测绘等设计、研究、生产、规划、教学部门找到待遇不错的职业。近两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每一个献身地信专业的年轻人都会把个人理想建立于国家事业的基础上,选择你热爱的,热爱你选择的。有人估计,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饱和要到2005年之后,这对你来说还不够吗?
参考资料:
谁给我介绍一下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
清风网(https://www.mfqdd.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谁给我介绍一下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的相关内容。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是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推广电子计算机在测量、制图和遥感领域中的应用。随着国际遥感技术的发展,我国在1974年开始引进美国地球资源卫星图像,开展了遥感图像处理和解译工作。1976年召开了第一次遥感技术规划会议,形成了遥感技术试验和应用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先后开展了京津唐地区红外遥感试验。新疆哈密地区航空遥感试验、天津渤海湾地区的环境遥感研究、天津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遥感清查工作。长期以来,国家测绘局系统开展了一系列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形测图,为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析和数字测图、机助制图、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和使用也同步进行。1977年诞生了第一张由计算机输出的全要素地图。1978年,国家计委在黄山召开了全国第一届数据库学术讨论会。所有这些为GIS的研制和应用作了技术上的准备。
第二是试验阶段。进入80年代之后,我国执行“六五”、“七五”计划,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很快对“信息革命”作出热烈响应。在大力开展遥感应用的同时,GIS也全面进入试验阶段。在典型试验中主要研究数据规范和标准、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以农业为对象,研究有关质量评价和动态分析预报的模式与软件,并用于水库淹没损失、水资源估算、土地资源清查、环境质量评价与人口趋势分析等多项专题的试验研究。在专题试验和应用方面,在全国大地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1:100万地留数据库系统和全国土地信息系统、1:4见万全国资源和环境信息系统及1:25o万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并开展了黄土高原信息系统以及洪水灾情预报与分析系统等专题研究试验。用于辅助城市规划的各种小型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也获得了认可。
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得到很大发展。在国内召开了多次关于GIS的国际学术讨论会。1985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级重点开放实验室”,1988年和199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先后建立了“信息工程专业”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级重点开放实验室”。我国许多大学中开设了rs方面的课程和不同层次的讲习班,已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GIS研究与应用的博士和硕土。
第三是GIS全面发展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我国的GIS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走上了全面发展阶段。国家测绘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数字化测绘信息产业。1:100万地图数据库已公开发售,卫:25万地图数据库也已完成建库,并开始了全国1石万地图数据库生产与建库工作,各省测绘局正在抓紧建立省级1:1万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应用从典型试验逐步走向运行系统,这样就可保证向GIS源源不断地提供地形和专题信息。进入90年代以来,沿海、沿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外资的引进,急需GIS为之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交通、电力及各种基础设施管理的城市信息系统在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建立。
在基础研究和软件开发方面,科技部在“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列入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在该项目中投入相当大的研究经费支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开发我国自主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GIS基础软件与国外的差距迅速缩小,涌现出若干能参与市场竞争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GeoStar, MapGIS, OityStar, ViewGIS等。在遥感方面,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已建立全国基于IK4遥感影像土地分类结果的土地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国家这一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编辑本段]
国内外专家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不同定义
(国外一些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摘自David J.Maguire,1991)。
1、DoE(1987:132)
a system for capturing storing checking, manipulating analysing and displaying data which are spatially referenced the Earth.
2、Aronoff(1989:39)
any manual or computer based set of procedures used to store and manipulate geographically referenced data.
3、Carter(1989:3)
an institutional entiry, reflecting a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at integrates technology with a database, expertise and continuing, financial support over time.
4、Parker(1988:1547)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stores, analyses, and displays both spatioal and non-spatial data.
5、Dueker(1979:106)
a special ca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where the database consists of observations on spatioally distributed features, activities, or events, which are definable in space as points, lines, or areas. A GIS manipulates data about these points, lines, and areas to retrieve data for ad hoc queries and analysis.
6、Smith et al.(1987:13)
a database system in which most of the data are spatially indexed, and upon which a set of procedures operated in order to answer queries about spatiol entities in the database.
7、Ozemoy, Smith and Sicherman(1981:92)
an automated set of functions that provides professionals with advanced capabilities for the storge, retrieval, manipulation, and display of geographically located data.
8、Burrough(1986:6)
a powerful set of tools for collecting, storing, retrieving at will, transforming and displaying spatial data from the real world.
9、Cowen(1988:1544)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nvolv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ly referenced datain a problem-soling environment.
10、Koshkariov, Tikunov and Trofimov(1989:256)
a system with advanced geo-modelling capabilites.
11、Devine and Field(1986:18)
a form of MIS[Management Informaion System]that allows map display of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12、陈述彭等(1999,《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
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
清风网以上就是清风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清风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清风网:
www.mfqdd.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